• 【七大地网站目录-左派网址大全】免费收录各类优秀左派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章库 > 文章收藏 » 文章详细»

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(胡蓝之狱的发起者是谁)

来源:投稿     浏览:次 时间:2022-09-22 10:00:01

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设置拱卫司,统领校尉,隶属都督府,为皇帝侍从军事机构,后改拱卫司为拱卫指挥使司。明洪开二年,即1369年,拱卫指挥使司又重新更名为亲军都尉府,另设仪鸾司归其统领。后又将仪鸾司改为锦衣卫,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的由来。

锦衣卫下设指挥使、指挥同知、指挥佥事、南北镇抚司镇抚、千户五职,皇帝任命自己心腹出任指挥使。锦衣卫建立前的仪鸾司只是替皇帝管理仪仗的普通侍卫机构,正式改为锦衣卫后,权力逐渐扩大,除拥有侍卫职权外,还有权巡察缉捕和审理诏狱。

在这样的特务机构的监视和操纵下,中国历史上牵扯人数最多,延续时间最长,影响力最大的案件即”胡蓝之狱“就一步步地展开了。这里面的两个关键人物,就是左丞相胡惟庸和凉国公蓝玉。

网络图片-朱元璋

胡惟庸,凤阳定远人,和李善长同乡。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,从一县主簿,一路升任至左丞相,位居百官之首。但是物极必反,爬得越高,摔得也越疼。由于权势熏天,胡惟庸开始膨胀,拉拢党羽遍布朝野,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,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,引发了朱元璋的极度不满,开始谋划除掉胡惟庸。

1378年,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骑马横冲直撞,结果不慎跌落马下,被一辆路过的马车轧死,胡惟庸大怒,未经任何司法程序,直接处死了车夫,朱元璋得知此事十分震怒,言语训斥胡惟庸,但并未直接发难。

机会终于来了,同年十一月,发生占城贡使事件,占城国使臣抵达大明觐见,却长期无人理会被晾在一边。直到被守门太监发现,才报与朱元璋得知。朱元璋大怒,以此为借口,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一并抓进监狱,并暗示百官弹劾。

百官心领神会,立刻群起而攻之,攻击胡惟庸专权乱政,结党营私等大罪。于是,1380年,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胡惟庸和有关官员,并趁机废除中书省,宣布不再设丞相一职。

胡惟庸之死仅仅是个开始,案件却远远没有结束,朱元璋借此为打击异己的利器,继续追查,前后因此案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!

网络图片-朱元璋

大学士宋濂,明朝开国之初受朱元璋重用,还当过太子的老师。其为人一向小心谨慎,即便这样朱元璋也不放心。一次夜间,宋濂在家中宴请朋友喝酒,第二天上朝,朱元璋问便起他昨夜喝酒的事情,宋濂一一如实回答,朱元璋很高兴,笑着说:“你没有欺骗我。”可见,连宋濂身边都有皇帝的眼线,更不用说其他大臣了。

后来朱元璋曾称赞宋濂说:“宋濂跟随我十九年,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谎话,也没说过别人一句坏话,真是个贤人啊!”宋濂在68岁时告老还乡,临别时,朱元璋还派人给他送去一匹绸缎,对他说:“好生保管,三十二年后,用它来做件百岁衣吧。”

你以为这就完了?并没有,朱元璋不会相信任何人。胡惟庸案发后,宋濂孙子宋慎被揭发为胡党,宋濂也因此受到牵连。朱元璋立刻派锦衣卫将他从金华老家抓到京城,并准备处死他,当年的临别赠言早已忘到脑后。

马皇后知道此事后,劝阻朱元璋说:“老百姓家为孩子请个老师,尚且还恭恭敬敬,何况是皇帝家的老师呢。再说,宋先生在乡下居住,怎么可能会知道孙子的所作所为。”

但朱元璋正在气头上,并不肯饶恕宋濂。于是马皇后又生一计,当天吃饭时,只是坐着却不动筷子。朱元璋感到奇怪,关心地问她哪里不舒服,马皇后便说:“宋先生要死了,我很难过,正在心里为他祈福。”

如果说这个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劝得动铁石心肠的朱元璋,那就只有马皇后了。听到此言,朱元璋有所触动,就下令赦免宋濂死罪,改为充军至茂州(今四川茂县)。可惜,70多岁的宋濂早已禁不起折腾,在充军的路上便死了。

又过了10年,又有人告发李善长明知胡惟庸谋反却不检举揭发,犯大逆不道之罪。李善长什么人,明朝开国第一功臣,位居韩国公,和朱元璋是亲家,手持两道免死铁券。可是这一切在朱元璋面前一文不值,立刻将其下狱,随后把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和全家七十几口人全部处死。并以此为契机,再一次追查胡党,又处死了1.5万余人。

事情还没有结束,很快,朱元璋再次举起了屠刀。三年后,又是锦衣卫出马,告发大将蓝玉谋反。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,在北伐北元立在大功,被封为凉国公。1391年,四川建昌发生叛乱,朱元璋命蓝玉讨伐。临行前,朱元璋面授机宜,命令蓝玉手下将领退下,连说三次无人理会。然而蓝玉一挥手,他们就立刻没了身影,这让朱元璋下决心要除掉蓝玉。

网络图片-蓝玉

1392年,早朝时分,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参奏蓝玉谋反,朱元璋随即领人将蓝玉拿下,安排吏部审理。当吏部尚书詹徽令蓝玉招认同党时,蓝玉大喊:“詹徽就是我的同党!”话音未落,锦衣卫便把詹徽拿下,同堂的其它官员看得目瞪口呆,谁也不敢再审了。三天后,朱元璋就命令将蓝玉处死。然后又是同样的套路,追查蓝玉同党,展开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,死者不计其数。

至此,明太祖朱元璋处理胡惟庸和蓝玉两案,前后延续十四年,共杀四万余人,明朝开国将领几乎被诛杀殆尽。

对于朱元璋的滥杀,皇太子朱标深表忧虑,进谏说:“陛下诛戮过滥,恐伤和气。”面对这个宽仁的儿子,朱元璋没有说话,故意找了一根长满刺的荆棘放在地上,让朱标去拿。朱标怕刺手没有去捡,朱元璋立刻捡起来,用手将刺拔去,对朱标说:“你怕刺不敢捡,现在我帮你把刺除去,再让你捡,这样不好吗?”朱标却毫不示弱:”有什么样的皇帝,就有什么样的臣民。“惹得朱元璋大怒,拿起椅子扔向朱标,朱标赶紧躲避,回去后又惊又怕,不久后也去世了。

网络图片-朱标

可以说,朱元璋之所以疯狂杀人,直接目的则是为后继之君考虑,防止开国这些文臣武将专权,为朱家子嗣扫除可能存在的障碍,毕竟历史上大臣夺权的事情太多了。因此,朱元璋虽然手段残忍,杀人无数,也可以说得上用心良苦,保证了皇权集中。不管怎么说,明朝维持了将近三百年的统治,朱元璋称得上功不可没。

相关推荐
  • 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(胡蓝之狱的发起者是谁)
    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(胡蓝之狱的发起者是谁)

   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设置拱卫司,统领校尉,隶属都督府,为皇帝侍从军事机构,后改拱卫司为拱卫指挥使司。明洪开二年,即1369年,拱卫指挥使司又重新更名为亲军都尉府,另设仪鸾司归其统领。后又将仪鸾司改为锦

猜你喜欢
  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翻译句子(刘禹锡陋室铭赏析)
 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翻译句子(刘禹锡陋室铭赏析)

   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。作者身在陋室之中,写的一篇千古佳作。被世人传颂。原文: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
  • 畲和畲有什么区别
    畲和畲有什么区别

    “畬”与“畲”是一组形近字,极易误用混用。只有了解了二字的音义上的差异,我们才能真正把这两个字在使用中区别开来。我们先来看“畬”。“畬”是一个形声字,“余”

  • 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(胡蓝之狱的发起者是谁)
    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(胡蓝之狱的发起者是谁)

   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设置拱卫司,统领校尉,隶属都督府,为皇帝侍从军事机构,后改拱卫司为拱卫指挥使司。明洪开二年,即1369年,拱卫指挥使司又重新更名为亲军都尉府,另设仪鸾司归其统领。后又将仪鸾司改为锦

  • 一斤面粉放多少高活性干酵母使用方法(干酵母粉发面的做法)
    一斤面粉放多少高活性干酵母使用方法(干酵母粉发面的做法)

    家常蒸馒头,做发面类的面食,几乎99%都会选择酵母来进行发酵处理;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图方便,不用提前做任何操作,买回来就可直接使用;酵母使用上虽方便,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,在使用酵母上,即使对应说明使用量来操作,蒸出

  • 华为手机智慧助手在哪关闭通知(华为智慧助手设置教程)
    华为手机智慧助手在哪关闭通知(华为智慧助手设置教程)

    前段时间,华为终于给mate9推送了鸿蒙系统的更新。更新过后,经常发现手机屏幕左上角出现一个蓝色的小灯泡形状的通知,下拉会看到“智慧助手—今天”的字样。于是,点手机设置,全局搜索“智慧助手”,关闭智慧助

  • au是什么金属元素(带你了解地球上有多少黄金)
    au是什么金属元素(带你了解地球上有多少黄金)

    从古至今,黄金一直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之物,因为它是财富的象征。俗话说物以稀为贵,黄金一直以来都被为稀有的贵金属。黄金这么稀有是有本质原因的。金(化学符号Au)是一种金属元素,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排79

  • 戊唑咪鲜胺治什么病(对这3种作物病害疗效显著)
    戊唑咪鲜胺治什么病(对这3种作物病害疗效显著)

    戊唑醇咪鲜胺是由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而成的制剂,目前农资市场上戊唑咪鲜胺是40%的水乳剂,登记对象为小麦的赤霉病和香蕉的黑星病,使用浓度为1000~1500倍液喷雾。其实,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,除以上登记的使用对象外

  • 冷水煮鸡蛋要多长时间才熟(鸡蛋冷水煮还是开水煮)
    冷水煮鸡蛋要多长时间才熟(鸡蛋冷水煮还是开水煮)

    煮鸡蛋,用冷水还是开水?牢记4个技巧,鸡蛋又香又嫩,蛋壳好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,平时建议多吃些鸡蛋,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卵磷脂等营养,对大脑非常有益,所以我每天都坚持吃2~3个鸡蛋,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,还能维持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1917843637@qq.com 举报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最新文章